释义 |
法律分析:被告人声称“并非主观故意”并不一定能免除其刑事责任,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条规定,持有毒品的数量达到法定标准的,应当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对于毒品犯罪,即使被告人声称不知道所买的是毒品,也不能推翻其故意犯罪的本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被告人提出抗辩时,应当就其抗辩事实和理由提供证据。 因此,被告人声称“并非主观故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是否存在过错,是否存在犯罪故意等因素,同时需要提供证据支持其抗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