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超过法定证据期限怎么办?
释义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当事人超过法定证据期限,原则上证据就失效,不能再作为诉讼依据。但在实践中,针对不同情形,法律也有一些特别规定,比如可以认定为合法证据、适用反证原则等。因此,当事人在超过法定证据期限后,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千万不可放弃权利。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的证据期限为法庭确定的期限。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可以认定为没有提供证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诉讼参加人逾期申请排除不合法证据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3.《中华人民共和国证据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证据的能力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但是,不能因为力证期届满就认定证据失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要求调查取证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其请求进行查证;人民法院有权根据案件性质、争议焦点、证明难易程度、取证的必要性等综合因素,决定是否采取调查取证措施和调查取证的范围和方式。
    以上仅是部分法律依据,具体情况需要结合导致证据逾期的原因、证据的关键性质、判决结果的影响等综合因素考虑,才能更好的应对超过法定证据期限的问题。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