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材料应当如何处理
释义
    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材料应迅速审查,有犯罪事实需追究刑责立案,无犯罪事实或轻微不立案,并通知控告人。报案可书面或口头提出,记录并签名确认。控告人需了解诬告责任,但只要不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有出入或错告,也要与诬告区分。保障报案人及其亲属安全,保守秘密。
    法律分析
    一、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材料应当如何处理
    1、(1)公安机关对于控告和举报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2)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2、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二、报案、控告、举报的注意事项
    1、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2、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举报的事实有出入,甚至是错告的,也要和诬告严格加以区别。
    3、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
    结语
    公安机关应迅速审查报案、控告和举报材料,根据管辖范围判断是否立案。如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应立案;若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事实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应不立案,并告知原因。报案、控告、举报可书面或口头提出,工作人员应记录并经确认后签名。控告人、举报人应被告知诬告的法律责任,但只要不涉及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有出入或错告,也应与诬告区分。公安机关应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如需保密,应予以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一百一十三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禁止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打骂、虐待或者侮辱。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二章 处罚的种类和适用 第二十条 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
    (一)有较严重后果的;
    (二)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四)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零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秩序,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公民个人健康信息,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公民个人健康信息等,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4: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