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
释义 | 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以用于管理控制。 财务内控制度有哪些 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有:1、内部会计控制体系;2、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3、账务处理程序制度;4、内部牵制制度;5、稽核制度;6、原始记录管理制度;7、定额管理制度;8、计量验收制度;9、财产保护制度;10、预算控制制度;11、财务收支审批制度;12、成本核算制度;13、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和其他法定人员在遇有法律规定的情形时,退出对本案审理的制度。 回避制度是为了保证案件获得公正审判而设立的一项制度。 根据法律规定,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等。 1、刑事回避制度人员范围 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范围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参与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书记员、鉴定人和翻译人员。最高法院《解释》规定,人民陪审员、司法警察、勘验人员、执行员和法院中占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也属于适用回避的人员范围。 2、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 适用回避的情形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回避: 第一,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第二,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第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 法律依据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规范》规定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现予印发,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该内容由 徐丽华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