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工作调动的规定 |
释义 | 劳动合同法对于调岗没有专门规定,但要符合协商一致和书面形式的要求。调岗调薪需要符合程序要求,包括出具考核结果、签订协议或记录异议。合法、详细、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对用人单位至关重要。可以调整岗位的情况包括合同约定、试用期不合格、病假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不能胜任原工作等。用人单位需承担证明责任。 法律分析 一、劳动合同法有关调岗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中并没有针对调岗作出专门的规定,但《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岗位是劳动合同的重要条款之一。变更工作岗位,属于变更劳动合同。从这一条款看,用人单位没有得到劳动者的同意,不能擅自调整工作岗位。 二、调岗调薪的程序 调岗调薪时,不仅要符合相关的实体法的要求,还要符合一定的程序要求: 1、在发生调岗调薪时,对员工出具按上述考核制度和程序作出的考评或考核的结果,让员工签收。如果员工工作存在失误,则要求其向公司提交说明或者检讨等书面材料。 2、用人单位与员工就调岗调薪签订协商一致的协议。 3、如果员工不肯签,或者对此有异议,则应按照公司内部预先的规定,由公司特定部门或特定人员将情况作成书面记录。 因此,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合法的、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用工的合法性,更是维护企业权益的保障。 三、可以调整岗位的情形 1、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工作岗位的,用人单位可以按劳动合同约定予以调整。 2、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试用条件,经与员工协商,可以调整岗位; 3、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 4、劳动者不能胜任原工作,可以调整工作岗位。对是否胜诉原工作,由用人单位承担证明责任。 拓展延伸 工作地点变更的法律规定及影响 工作地点变更是指员工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由原先约定的工作地点调整到其他地点。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工作地点变更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变更必须符合合理性原则,即变更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约定;2)变更应提前通知员工,确保员工有足够的时间做出调整;3)变更应符合公平原则,即变更不得对员工造成不合理的不利影响。工作地点变更可能会对员工产生影响,包括交通成本增加、工作与生活平衡受到影响等。员工在面临工作地点变更时,可以与雇主协商解决争议,或者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合法、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对用人单位至关重要,不仅确保企业用工的合法性,也是维护企业权益的保障。调岗调薪时,应遵循相关实体法和程序要求,如出具考评结果并让员工签收,与员工协商签订协议,如遇异议则作成书面记录。劳动合同明确约定可调整岗位的情形下,用人单位可按约定调整。工作地点变更需满足合理性、提前通知和公平原则,员工可与雇主协商解决争议或维护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第八十七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第八十六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有权进入用人单位了解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查阅必要的资料,并对劳动场所进行检查。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必须出示证件,秉公执法并遵守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第八十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