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律规定的报警后多久立案 |
释义 | 一般情况下,在七天以内决定是否立案。公安机关接到犯罪线索,需先审查,再决定是否立案。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不同,有不同的规定。 根据《公安部关于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的意见》规定:刑事案件立案审查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日;涉嫌犯罪线索需要查证的,立案审查期限不超过7日;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以延长至30日。 对于群众上门报案的,应当当场进行接报案登记,当场接受证据材料,当场出具接报案回执并告知查询案件进展情况的方式和途径。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网络诈骗报警后立案多久有结果 报警立案中的“案”可能是治安案件也可能是刑事案件,办理时限也不同。 这是两类性质不同的案件,治安案件是违反治安管理法,行为人受到的是行政处罚,刑事案件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违反刑法。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此时的公安机关是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对群众报案、控告、举报;或违反治安行为人主动投案,再或其他部门移送的治安案件,应受理并登记。属治安案件的,应立即调查取证,依法定程序处理;如不属违反治安行为的,告知相关人员并说明理由。治安案件办案期限为30日,从受理之日起,到作出处理决定。但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30日即共60日,为查明案情,需要鉴定,不计入治安案件的办理期限。公安机关已立案的刑事案件,应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先行拘留,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依法逮捕。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对重大复杂案件的侦查羁押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检察院批准可延长二个月。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级民检察院批准,可再延长二个月。 报警后多久立案有时间限制吗 报警之后多久立案法律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定,但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尽快立案。 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法律依据: 该内容由 齐凤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