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宣判后多久会列入失信 |
释义 |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建立旨在惩戒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人,并促使其尽快履行义务。失信人员可能面临禁止高消费行为、限制金融服务等措施,并可能无法担任企业高级职位。这一司法解释的目的是引导法院正确使用信用惩戒措施,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法律分析 一、关于法院宣判后多久会列入失信 法院宣判后期限过后会列入失信名单。国内欠人钱财却赖着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债务人(俗称“老赖”)广泛存在,这已经成为了当今经济社会的一种痼疾,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有效治理“老赖”现象,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于2013年7月、11月和2014年1月三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集中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公开等情况进行通报。 二、涉及对象 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三、应对措施 可以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的行为: 一是禁止部分高消费行为,包括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 二是实施其他信用惩戒,包括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 三是失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这个司法解释的出台,旨在指导各级法院正确有效使用信用惩戒措施,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促使失信被执行人尽快履行义务,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一类人群,在法律判决之后拒不执行,不按照法律规定履行义务。那么对于此类失信人员,根据要求将列入失信名单,在进行一些事件的办理上面就会存在一定的约束以及限制,因此作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也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通过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实施信用惩戒措施,可以有效应对那些拒不执行法律判决、不履行义务的失信人员。这一司法解释的出台旨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使失信被执行人尽快履行义务。作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我们应当认识到失信行为对社会和谐稳定的严重影响,遵守法律规定,积极履行义务,共同建设诚信社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19修正):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不遵守认证业务规则、未妥善保存与认证相关的信息,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吊销电子认证许可证书,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十年内不得从事电子认证服务。吊销电子认证许可证书的,应当予以公告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19修正):第三章 电子签名与认证 第十九条 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公布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电子认证业务规则,并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备案。 电子认证业务规则应当包括责任范围、作业操作规范、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等事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