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探讨受贿罪的共同犯罪认定问题
释义
    本文介绍了受贿罪的共同犯罪认定标准,包括犯罪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且至少有一人是特殊主体、各犯罪主体侵犯的客体为国家廉政制度、受贿犯罪主观方面具有共同受贿犯罪的故意以及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各犯罪主体相互配合进行受贿犯罪。受贿罪的共同犯罪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相互配合,共同实施受贿罪行为,共同犯罪人必须具备共同故意和共同行为。
    法律分析
    受贿罪的共同犯罪认定标准如下:
    首先,在犯罪主体中至少有一人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但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共同故意实施以特殊身份为要件的犯罪的,均应认定为共犯。
    第二、各犯罪主体侵犯的客体都是国家的廉政制度。
    受贿罪的客体是国家的廉政建设制度,这是受贿罪最本质的特征。在受贿罪共同犯罪中,犯罪主体不论是否是国家工作人员,他们的犯罪行为所指向的犯罪客体都是同一的,即国家的廉政制度。
    第三、受贿犯罪主观方面具有共同受贿犯罪的故意。
    共同受贿犯罪的故意表现为贿赂心理的沟通性。行为人对贿赂的追求,是受贿罪的主观心理基础,而贿赂心理的沟通、融合则是各共同受贿犯罪人勾结在一起,共同受贿的心理基础。
    第四、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各犯罪主体相互配合进行受贿犯罪。
    拓展延伸
    国家工作人员与普通主体共同犯罪研究
    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多个主体共同故意犯罪,其中每个主体都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中担任职务,依法享有职权、履行义务的人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二人以上分别犯之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国家工作人员属于特殊主体,其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称为“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包括贪污罪、受贿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
    普通主体是指除国家工作人员之外,一般自然人和单位。普通主体实施的犯罪称为“普通主体的犯罪”。
    按《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和普通主体共同犯罪,应当数罪并罚。也就是说,当国家工作人员和普通主体共同实施犯罪时,既要追究国家工作人员的刑事责任,也要追究普通主体的刑事责任,使犯罪者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共同犯罪研究是法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于完善我国法律体系,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受贿罪的共同犯罪认定标准包括四个方面,首先,在犯罪主体中至少有一人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其次,各犯罪主体侵犯的客体都是国家的廉政制度;第三,受贿犯罪主观方面具有共同受贿犯罪的故意;最后,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各犯罪主体相互配合进行受贿犯罪。因此,只要满足以上四个条件,就可以认定为共同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3: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