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取保候审的担保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
释义 | 取保候审的担保人需承担被保人不违法责任,如不履行保证义务或串通被告人逃匿,将面临罚款或刑事责任。保证人应监督被保人遵守法律规定,发现违法行为需向执行机关报告。被保人违反规定已交保证金者将被没收,需重新交纳或采取其他措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取保候审等情况并不熟悉,但若符合条件可申请,需提供保证金或保证人,同时应及时报告违法行为,否则将面临罚款。 法律分析 一、取保候审的担保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取保候审的担保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担保被取保候审的人不违反法律规定。 (一)保证人不履行或者怠于履行保证义务的责任。关于保证人的责任,《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规定 被保证人有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行为 保证人未及时报告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根据案件事实,认为已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逃匿的,如果保证人与该被告人串通,协助其逃匿以及明知藏匿地点而拒绝向司法机关提供的,对保证人应当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三)具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如果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同时也是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保证人还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应当以其保证前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起的诉讼请求数额为限。” 二、取保候审保证人的义务是什么? 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向执行机关报告。 规定的行为有: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4、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前款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应当退还保证金。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大多数人对于取保候审等相关的情况并不是特别的了解,如果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那么是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的人是需要提供保证金或者是提供保证人的,当然了,在对方从事违法犯罪的行为的时候应当要报告,否则需要罚款。 结语 保证人在取保候审中承担重要责任,即确保被取保候审的人不违法。保证人需履行保证义务,如未履行义务或拒绝报告被保证人违法行为,将受罚款或追究刑事责任。若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逃匿,保证人串通或拒绝提供藏匿地点,也将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若被告人是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保证人还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保证人的义务包括监督被保证人遵守相关规定,并在发现违法行为时向执行机关报告。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如违反规定,已交保证金的将被没收,而未违反规定的将在取保候审结束时退还保证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取保候审等相关情况非常重要,以便在符合条件时正确申请,并遵守相关义务,以免受到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询问前责令当事人签署保证书并宣读保证书的内容。 保证书应当载明保证据实陈述,绝无隐瞒、歪曲、增减,如有虚假陈述应当接受处罚等内容。当事人应当在保证书上签名、捺印。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宣读保证书的,由书记员宣读并进行说明。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