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国家赔偿属于行政赔偿,适用《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审理方式为书面审查和听证审理,不是开庭审理。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由赔偿委员会非诉讼方式审理。 法律分析 国家赔偿属于行政赔偿的,适用《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及最高法院对于这个问题的相关规定,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进行听证,是否听证由合议庭决定。因此申请国家赔偿立案以后可以进行书面审理和听证审理,而不是开庭审理。 国家赔偿属于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部分,由赔偿委员会依照《国家赔偿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用非诉讼方式进行审理。 拓展延伸 国家赔偿纠纷解决的法律程序是什么? 国家赔偿纠纷解决的法律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当发生国家赔偿纠纷时,受害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提交相关证据和申请。法院将对案件进行立案审查,并通知被告方进行答辩。其次,法院会组织庭审,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并对相关证据进行审查。在庭审过程中,法官可能会要求双方提供补充证据或进行调解。最后,法院将根据法律规定、事实和证据作出裁决,并依法执行。如果任何一方对判决不满意,可以提起上诉,由上级法院进行审理。整个过程中,法院将确保公正、公平地处理国家赔偿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国家赔偿纠纷的解决程序包括立案审查、答辩、庭审、裁决和上诉等环节。法院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公正、公平地处理纠纷,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通过书面审理和听证审理,以及非诉讼方式进行审理,国家赔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四条 赔偿义务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未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赔偿请求人对赔偿的方式、项目、数额有异议的,或者赔偿义务机关作出不予赔偿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或者不予赔偿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七条 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处理赔偿请求,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必要时,可以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情况、收集证据。赔偿请求人与赔偿义务机关对损害事实及因果关系有争议的,赔偿委员会可以听取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的陈述和申辩,并可以进行质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