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重大误解合同的效力有哪些?
释义
    1、可撤销合同的撤销事由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
    同时以上四项也是在民法意思表示中仅可撤销的行为,是基于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撤销权而产生的。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可以对这四种行为行使撤销权。因当事人行使撤销权而使得该项行为不产生法律效力,其原理在于当事人所撤销的是该项行为。所谓的撤销是原本存在的可撤销的行为归于消灭。
    2、重大误解是可撤销行为的一种。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为了有效的减少和避免因重大误解导致的合同撤销,所以在签订合同时应该了解注意事项,如果已经签订了重大误解的合同,也要了解清楚自己的合同是否真正属于重大误解范围内,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
    一、可撤销的合同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构成要件为:
    1.必须对合同主要内容发生了重大误解。如果仅仅对合同的非主要条款发生误解,并且不影响合同的目的及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则不构成重大误解。
    2.行为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即行为人的误解与其意-思表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3.误解是由行为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主观上并非故意。
    4.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
    (二)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的如果履行对其有重大不利的合同。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构成要件为:
    1.合同的履行对一方当事人有重大不利或明显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一方要承担更多的义务而享受极少的权利,或者在经济利益上要遭受重大损失。而另一方则以较少的代价获得较大的利益,承担极少的义务而获得更多的权利。
    2.一方获得的利益超过了法律所允许的限度。
    3.受损失的一方是在轻率、缺乏经验或紧迫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行为。
    (三)因欺诈订立的合同。
    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虚假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欺诈订立的合同构成要件为:
    1.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且会使对方陷入错误意-思表示,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必须实施了欺诈的行为,即行为人将其欺诈故意表示于外部的行为。
    3.受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并基于错误而为意-思表示。
    (四)因胁迫订立的合同。
    胁迫,是指因他人的威胁和强迫而陷入恐惧作出的不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胁迫订立的合同构成要件为:
    1.须胁迫人有胁迫的行为。
    2.胁迫人须有胁迫的故意。
    3.胁迫的本质在于对表意人的自由意-思加以干涉。
    4.须相对人受胁迫而陷入恐惧状态。
    5.须相对人受胁迫而为意-思表示,即表意人陷入恐惧或无法反抗的境地,与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
    (五)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于其非常不利的条件的意-思表示。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构成要件为:
    1.须有表意人在客观上正处于急迫需要或紧急危难的境地。
    2.须有行为人乘人之危的故意,即相对人明知表意人正处于急迫需要或紧急危难的境地,却故意加以利用,使表意人因此而被迫作出对行为人有利的意-思表示。
    3.须有相对人实施了足以使表意人为意-思表示的行为。
    4.须相对人的行为与表意人的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
    5.表意人因其意-思表示而蒙受重大不利。
    (六)撤销权的行使必须是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起撤销权之诉,而不能单方面直接向对方行使。如果具有下列情形,撤销权消灭:
    1.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2.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合同被撤销后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变更合同内容重新签订新合同有必要吗
    (一)当然是有必要的,合同内容变更大家可以选择签订新的合同或者签订补充协议,以此保障自身权益。
    可变更合同在我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里称为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可变更事由有以下:
    1、欺诈。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2、胁迫。
    3、乘人之危;
    4、重大误解。对合同性质的误解(如将保管作务赠与);对合同当事人的误解;对合同标准的的误解。
    5、显失公平的、可撤销合同。
    (二)法律规定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1、重大误解的合同
    所谓重大误解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因对合同的重要内容产生错误认识而使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合同《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
    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该规定解释了重大误解的合同的基本内容。
    2、重大误解的特征。
    在民法理论上,重大误解又称为错误,其情形有二:
    意思与事实不一致以及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按照德国法学家萨维尼的见解,前者为真正之错误,即动机错误;后者为非真正之错误,即法律行为之错误或直接称为错误。重大误解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误解是当事人认识上的错误。该错误的产生是当事人的内心意思缺陷,不是其他原因。当事人的意思真实与其内心意思是一致的,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或信息等内心意思的缺陷,使其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
    (2)误解是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误解的对象是合同的内容,是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因此而使当事人订立了合同。合同的内容,主要是合同的主要条款,当事人对合同的主要条款的认识发生误解,才能够成为重大误解。在订约的动机上,在合同用语的使用上,都可能发生误解,不能构成重大误解。
    (3)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基于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错误认识,因而,就必须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给误解的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正是由于这样,法律才将重大误解作为合同相对无效的理由,授予发生误解的当事人以变更权或撤销权。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8: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