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什么? |
释义 | 依法行政、行政为民是我国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和原则,在具体实际中,绝大多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都能够在法律的规范和准则下开展行政工作、实施行政行为,但仍然还存在少数粗暴执法、钓鱼执法、违规行为的现象,对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实质侵害,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就可以申请行政赔偿,那么,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呢? 1、主体要件。 实施行政侵犯行为的人,必须是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政机关及行政执法人员。具体包括: (1)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行政执法人员; (2)受行政机关委托执行行政职务的管理机构及其人员; (3)自愿协助行政事务的人员。 2、行为要件。 行政侵权行为是行政赔偿责任最根本的前提要件。行政侵权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必须是执行行政职务的行为。既包括行政主体本身直接做出的职务行为,也包括行政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组织所做出的履行职务的行为。 (2)必须是在法定的职责范围内行使职权,违法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3、损害事实。 损害的发生是行政赔偿责任产生的基础条件。损害包括人身损害与财产损害。 (1)必须是已经发生的、确实存在的损害。对于某种将来可能发生也可能未发生的不确定状态的损害,不能请求行政赔偿。 (2)损害必须是直接损害,不包括间接损害。 4、因果关系。 只有当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与行政相对人的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政机关才承担赔偿责任。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行政机关不承担赔偿责任: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行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2)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综上所述,关于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首先是要有侵犯执法对象合法权益的行政机关或工作人员主体,其次在职务范围内执行工作时发生侵害行为,同时,侵害行为造成了执法对象人身和财产的直接损害,且存在因果联系,不属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个人行为或执法对象自身原因造成。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