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经济补偿金是税前还是税后,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
释义
    经济补偿金是税前的,月工资是指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实发工资是指已扣税、社保费、公积金等费用。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月工资应包括劳动者应得工资,但不包括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及其他扣款。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则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经济补偿。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则按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法律分析
    经济补偿金是税前的,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是指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税前工资是指交纳个人所得税之前的总工资,即可以直接拿来套用国家税法进行计税的部分,税前工资也叫应发工资。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是“应得工资”。这里的应得工资,是指未扣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及其他扣款的所有应发工资总和。而实发工资是指实际到手的工资,即已扣税、社保费、公积金等费用。经济补偿金属于劳动者应发的工资,所以经济补偿金属于税前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拓展延伸
    经济补偿金是税前还是税后?法律规定如何规定?
    经济补偿金是一种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向劳动者支付的金钱或其他非货币性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经济补偿金属于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劳动者因劳动合同终止获得的财产性补偿,应当作为劳动合同终止的补偿金,归劳动者所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经济补偿金的发放形式并不完全按照法律规定执行。一些用人单位在发放经济补偿金时,可能将发放的金额作为员工工资的一部分,在税前扣除。这种做法并不违反法律规定,但需要注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总之,经济补偿金无论是税前还是税后,其发放形式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发放经济补偿金时,应当注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结语
    经济补偿金属于税前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是应得工资,包括所有应发工资和未扣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及其他扣款的所有应发工资总和。因此,经济补偿金属于税前的。同时,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时,应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决议:第三章 优惠办法 第十六条 客商将所得利润用于在特区内进行再投资为期五年以上者,可申请减免用于再投资部分的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五章 源泉扣缴 第一百零三条 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对非居民企业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的,应当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九条所称收入全额,是指非居民企业向支付人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四章 税收优惠 第八十七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二)项所称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是指《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电力、水利等项目。
    企业从事前款规定的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本条规定的项目,不得享受本条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