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借贷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可以就违约金的数额进行协商并在合同中约定。但是,如果违约金数额过高或者违反了《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仍然会受到法律的限制和保护。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因当事人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对损失的赔偿可以约定违约金,但是违约金不得超过实际损失的预估值。”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十七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履行借款义务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违约金除外。”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解释》第三百一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协商违约金的,可以根据不同违约情形协议约定一定数额的违约金。” 以上三个法律依据说明,借贷双方可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并且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实际损失的预估值。但是,如果违约金数额超过了实际损失的预估值或者违反了法律规定,就会受到法律的限制和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