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处罚时效期问题及申诉方法 |
释义 | 行政处罚超时申诉,即使超过诉讼时效,人民法院仍会受理案件;行政诉讼需满足起诉条件,法院应登记立案,对不符合条件的可提起上诉;行政诉讼时效规定,复议申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不服可在15天内提起诉讼,直接提起诉讼需在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期限。 法律分析 一、行政处罚过时效期如何申诉 行政处罚超过诉讼时效后提起行政诉讼的,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要受理案件,超过起诉时效并不影响法院立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九条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五十一条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二、提出行政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结语 行政处罚超时申诉,法院受理案件不受影响。根据《行政诉讼法》第49条规定,起诉应符合条件,法院应登记立案。如条件不明确,应接收起诉状并出具凭证,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条件,作出不立案裁定,裁定书应载明理由。不服裁定可上诉。起诉状内容不全或有错误,应指导补正,不得未指导即不接收。对不接收、不出凭证、未一次性告知的,可向上级法院投诉,要求改正并追究责任。行政诉讼时效规定:复议申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不服可在十五日内提起诉讼;直接提起诉讼,应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期限,由法院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六章 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七十一条 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二日内,交至行政机关;在水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之日起二日内交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当在二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五章 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四十九条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为了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行政机关对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行为,依法快速、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四章 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第三十四条 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向社会公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