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探究妨害作证罪的构成条件
释义
    妨害作证罪是指采用暴力、威胁、贿赂等手段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复杂的客体、采用妨害作证行为、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作为主体以及故意为直接故意。与之相比,伪证罪的主体仅限于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和记录人等特殊主体,主观方面的罪过内容和犯罪目的也有所不同。此外,妨害作证罪的发生范围更广泛,可发生在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活动中,而伪证罪仅限于刑事诉讼活动。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的规定,妨害作证罪,是指采用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妨害作证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和公民依法作证的权利。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妨害证人作证的,还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复杂客体。
    2、客观要件:行为人实施了采用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依法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妨害作证行为。
    3、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妨害作证罪的主体。司法工作人员犯妨害作证罪的,从重处罚。
    4、主观要件:表现为故意,且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妨害证人作证的行为会妨害国家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和他人的作证权利或人身权利,仍决意实施妨害作证行为,希望这种社会危害性的发生,行为人往往出于个人利益或他人利益之动机。
    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的区别是什么
    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在客观上都侵犯了国家司法机关正常的司法诉讼活动,都有可能发生在诉讼活动领域,但是两者仍具有明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主体不同。妨害作证罪的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而伪证罪的主体要件仅限于证人、鉴定人、翻译人、记录人四种,属特殊主体。
    2、主观方面不同。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虽同是直接故意犯罪,但具体罪过内容和犯罪目的不同。前者一般是出于为自己或他人谋利的目的;而后者则出于出人人罪的目的。
    3、客观方面不同。妨害作证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妨害证人依法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而伪证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陈述。
    4、发生的时间、空间不同。妨害作证罪可以发生在诉讼提起之前,也可以发生在诉讼活动过程中,既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也可以发生往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发案范围较广;而伪证罪则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发案范围较窄。
    结语
    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的规定,妨害作证罪是指采用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复杂的客体、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的妨害行为、一般主体以及故意的主观意图。与之相比,伪证罪与妨害作证罪在客体、主体、主观和客观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别。伪证罪的主体仅限于证人、鉴定人、翻译人、记录人四种特殊主体,其主观目的是出于害人目的,而客观方面则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作虚假陈述。此外,妨害作证罪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较广,而伪证罪仅限于刑事诉讼活动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六十三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三节 询问证人 第一百二十七条 询问被害人,适用本节各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四章 辩护与代理 第三十五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22 21: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