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具体怎么可以争取缓刑? |
释义 | 如何争取缓刑及缓刑的条件和执行方式。争取缓刑的方法是向法院提交证明满足缓刑条件的证据。缓刑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且没有再犯罪危险。累犯不适用缓刑。缓刑宣告后由相关机关执行,判决书送交公安机关进行考察。缓刑考验期根据判决确定,期限为拘役以上1年以下或有期徒刑以上5年以下。为增加被执行缓刑的概率,建议提交相关满足缓刑条件的材料。 法律分析 一、具体怎么可以争取缓刑? 1、争取被宣告执行缓刑的方法为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明自己满足缓刑执行条件的证据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2、缓刑的条件 (1)缓刑适用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超过3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由于他们的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不适宜放在社会上执行,所以不能适用缓刑。 (2)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是犯罪情节比较轻微,悔罪表现比较好,放在社会上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累犯不能适用缓刑。这是因为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 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在主刑之外还判处有附加刑,附加刑仍然应当执行,而不受主刑缓刑的影响。 二、缓刑如何执行? 1、法院宣告缓刑后交有关机关执行。 宣告缓刑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后,人民法院应将判决书、执行通知书送交罪犯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将罪犯交由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考察。 2、对于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在宣告缓刑时,应同时宣告缓刑的考验期。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前,即使对犯罪人已先行羁押,羁押的期间也不计算在缓刑考验期限的时间之内,更不能将先行羁押的期间折抵缓刑考验的时间。 可以被宣告执行缓刑的首要条件是,满足了《刑法》之中规定的缓刑执行条件。对于满足相应条件的情形,即使犯罪分子不提出缓刑执行申请,法院也有可能会直接宣告执行缓刑,为了提交被执行缓刑的概率,最好是向法院提交相关真实的、证明自己满足了缓刑执行条件的材料。 结语 为了争取被宣告执行缓刑,您可以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明自己满足缓刑执行条件的证据。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是宣告缓刑的基本要求。同时,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要遵守特定的限制和禁止,如禁止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以及接触特定的人。请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材料,以提高被执行缓刑的概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立案 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七条 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二节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百三十八条 对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时,可以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