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欺诈的惩罚措施是什么? |
释义 | 合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对方以合作开发项目为由与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但后来证明对方没有能力开发项目。虽然双方签订了协议,但对方又反悔了。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民事途径解除合同,保护自己的权益。根据中国刑法,合同诈骗罪涉及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财物较大的行为,可处以刑罚。但要确定是否构成合同诈骗,需考虑对方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法律分析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 法律咨询:对方以合作开发项目为由与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协议签订后我公司向其投入资金几百万元。后证明对方根本没有开发此项目的能力。我公司准备报警时,对方承诺将其公司交由我方托管,以销售收入还款。双方签订了协议。但现在该协议签订了不到一个月,对方又反悔了,不将公司交给我方管理了。请问这种情况我方还可以去报案吗?警方会受理吗?这算不算合同诈骗?我们该怎么办? 律师解答:如果实际运营,而只是没有钱或是没有资历的话,并且对方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的话,那是很难确定是合同诈骗的,但是可以通过民事途径解除这个合同,保护自己的相关权利。 相关法律知识: 合同诈骗罪是中国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新设立的罪名,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犯合同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合同诈骗的表现形式有如下五种: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方法,诈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 5、以其他方法骗取当事人财物。 结语 合同诈骗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欺诈行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根据您的情况描述,虽然对方没有实际运营能力,但若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很难确定是否构成合同诈骗。您可以通过民事途径解除合同,保护自身权益。合同诈骗罪在我国刑法中有明确规定,如涉及数额较大,可追究刑事责任。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获取具体法律指导,以便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 第二十六条 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