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税收行政诉讼的期限是多长? |
释义 | 税务行政诉讼期限为15天,行政诉讼期限为6个月。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不服,需先缴纳税款或提供担保,然后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对其他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在得知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诉讼。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决定书后15天内提起诉讼。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在期满后15天内提起诉讼。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期限。 法律分析 一、税收行政诉讼期限是多久? 税收行政诉讼期限是15天的时间,行政诉讼期限是6个月的时间。税务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六个月。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税务行政诉讼的期限如何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税务行政诉讼的期限有以下规定: 1、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不服,须依法先按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向税务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不服的,方可于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2、纳税人或其他税务当事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在得知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或不作为之日起3个月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复议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纳税人或其他税务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税务机关肯定是需要对跟税务有关的事项进行一定的管理的,比如说税收的征收,还有就是相关罚款的缴纳等等,如果其中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话,完全是可以决定来处理。但是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满意的话,还可以提出行政复议之后再提出行政诉讼。 结语 税收行政诉讼期限明确规定为15天,而行政诉讼期限为6个月。纳税人或其他税务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不服,应先缴纳税款或提供担保,然后在收到复议决定书后的15天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对其他具体税务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在得知行政行为之日起的3个月内提起诉讼。对于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情况,申请人可在复议期满后的15天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有特殊情况,可在障碍消除后的10天内申请延长期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15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十四条 本法所称税务机关是指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和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税务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15修正):第三章 税款征收 第三十三条 纳税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减税、免税。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擅自作出的减税、免税决定无效,税务机关不得执行,并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修正):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具体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一)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二)因自然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 国务院可以规定其他减税情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