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宅基地继承问题解析 |
释义 | 老人去世后宅基地归集体所有,个人仅拥有使用权。宅基地不是老人的遗产,不能继承。集体经济组织不收回宅基地使用权,归余下人员共同享有。农村宅基地动迁补偿标准为原用途补偿、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不超过三十倍年产值。子女户口迁出后,父母去世宅基地归集体所有,但房屋可继承。子女参加工作后,父母去世宅基地使用权归集体所有,但房屋为个人私有财产,可继承使用。 法律分析 老人去世后宅基地归集体所有。个人对宅基地仅拥有使用权,并不拥有所有权,宅基地所有权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因此老人去世后,宅基地并不是老人的遗产,并不能依法发生继承。但集体经济组织并不收回这一土地使用权,老人原拥有的宅基地使用权,归本户内余下的人员共同享有权利。 农村宅基地动迁补偿的标准是什么 农村宅基地动迁补偿的标准如下: 1、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2、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3、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 1、宅基地只能由本村居民享有。子女户口已经迁出的,不再享有本村宅基地。 2、子女户口迁出的,农村父母去世后,父母所享有的宅基地由村集体收回。如果宅基地上有房屋的,可以子女依法继承,不论子女户口是否在本村内。在房屋存续期限内,房屋占有范围内的宅基地可以继续使用至房屋消灭时止。原是农村居民,子女参加工作已为城镇人口,在农村的父母去世后其宅基地使用权应当交还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房屋还存在的,其房屋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宅基地允许房屋继承人使用。 拓展延伸 宅基地继承权益分配方案探讨 宅基地继承权益分配方案探讨是针对宅基地继承问题的一项研究。在宅基地继承中,涉及到继承人之间的权益分配,包括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为了解决继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议和纠纷,需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这个方案应考虑到继承人的人数、关系、财产状况等因素,同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分配方案可以采用平均分配、按比例分配或者其他方式,以确保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继承过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得到维护。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我们可以找到最适合的宅基地继承权益分配方案,为继承人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结语 老人去世后,宅基地归集体所有,个人仅拥有使用权,不拥有所有权。宅基地并非老人的遗产,不能依法继承。然而,集体经济组织通常不会收回土地使用权,而是将老人原拥有的宅基地使用权共享给其余家庭成员。对于农村宅基地动迁补偿的标准,征收土地按原用途给予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被征收土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宅基地继承权益分配方案应根据继承人的人数、关系和财产状况等因素制定,确保公平合理,维护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