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在房屋租赁合同中,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解决租赁纠纷。如果没有达成协议,一方申请仲裁则不予受理。若已有协议,一方起诉法院也不予受理。仲裁判决生效后不得再向法院起诉。若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则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租赁违规需承担民事责任,未履行义务的一方需承担责任并赔偿损失。 法律分析 1、申请仲裁解决问题的当事人应当自愿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并在合同中事先约定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如果在合同中没有达成协议,也没有在事后达成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则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相反,如果双方当事人已经在合同中事先约定或事后已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法院起诉,法院也将不予受理。仲裁具有司法行为的效力,一旦判决书生效,当事人不得再以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民事诉讼解决问题,如果当事人在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诉讼方式解决,或者在纠纷发生后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如果租赁当事人违反相关规定,致使租赁合同无效,则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租赁当事人一方未履行相关法律规定的义务,致使租赁合同解除,则未履行规定义务的一方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如果造成另一方或第三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则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该内容由 谷艳艳律师
和 家和律云 共创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