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关于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释义
    肇事逃逸情形的不确定性:
    1.尽到抢救义务并留下真实信息后离开。
    2.事实无争议,离开后双方自行协商,一方反悔报警。
    3.驾驶人不知情或未发现事故发生的证据。
    法律分析
    不定为肇事逃逸的情形:
    1.尽到了抢救义务,并留下了真实的信息后离开的。
    2.双方对交通事故事实无争议,离开现场后双方自行协商,一方又反悔报警的。
    3.有证据证明驾驶人不知道或者不能发现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的等。
    拓展延伸
    肇事逃逸认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司法实践
    肇事逃逸认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司法实践是指在刑事司法领域中,对于肇事后逃逸行为的认定标准以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范围的探讨和研究。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等情况下,肇事者故意或过失地逃离现场,拒绝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认定肇事逃逸的标准主要包括是否存在肇事行为、是否存在逃逸行为以及是否存在故意或过失等要素。在司法实践中,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标准是法官判决的重要依据,它的适用范围涉及到各种不同情况和具体案件的审理。通过对肇事逃逸认定标准的研究和实践探讨,可以更好地保障交通安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结语
    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和司法实践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情况和具体案件,肇事逃逸的认定主要考虑肇事行为、逃逸行为以及故意或过失等要素。如果肇事者在尽到抢救义务并留下真实信息后离开,或双方事实无争议后自行协商而一方反悔报警,或有证据证明驾驶人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交通事故而离开等情形,都可能不被视为肇事逃逸。通过研究和探讨肇事逃逸认定标准,我们能更好地保障交通安全,确保司法公正。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九条
    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采取现场拍照或者标划事故车辆现场位置等方式固定证据后,立即撤离现场,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再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但有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情形的除外。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6: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