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是指在公务活动中,依据职权或者职务利用职权犯罪行为,因此属于特殊犯罪。对于职务犯罪的缓刑适用,需要根据犯罪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进行判断。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职务犯罪的罪犯,依法应当从重处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七条:被判处缓刑的人员,在缓刑考验期届满前,不得担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领导职务和从事与原犯罪相同或者类似的职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八条:缓刑是指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上、七年以下刑罚的罪犯,在判决执行前经人民法院裁定,在缓刑考验期内不执行判决,适用缓刑考验,缓刑考验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九条:缓刑考验期满,经查明被判缓刑的罪犯,已经偿还或者有能力偿还被害人的损失,没有发生新的犯罪行为,可以免予执行刑罚或者减轻刑罚。 以上法律依据说明,对于职务犯罪的缓刑适用,需要对犯罪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进行判断,并在缓刑考验期内偿还或有能力偿还被害人的损失,没有发生新的犯罪行为,方可免予执行刑罚或减轻刑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