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在车祸赔偿案中,如果我不能提供完税证明怎么办? |
释义 | 如果受害人在理赔时不能出具纳税证明的,可以依法收集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材料来证明其收入状况。在其遭受人身损害时,其中误工费的数额就等于误工收入乘以误工时间。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我母亲73岁在车祸中死亡,应该如何赔偿?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问题: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主要赔偿项目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是未成年人或者无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还应支付被抚养人的抚养费;家属交通费;家属住宿费;家属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死亡赔偿金计算问题:死亡赔偿金按照为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纯收入标准,按20年计算。死者为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一年;75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农民工发生交通事故,误工费赔偿需要银行流水和完税证明 交通事故误工费,原告(受害人)有固定收入,要提交:1、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单位盖章(证明单位合法存在);2、原告与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证明劳动关系);3、单位出具误工损失证明(证明实际减少的收入,要写明请假期间,扣发工资数额);4、完税证明(证明交通事故前收入达到应纳个人所得税,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见: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1.1.1.修正施行)第七条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请问车祸误工费赔偿需要证明吗? 车祸后误工费赔偿,是需要证明的。有固定收入的,由用人单位提供受害人最近一年的工资表和营业执照副本的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内容包括受害人在单位的工作时间、职务和最近一年平均的月工资。没有固定收入的可以提供一段时间(前三年)收入状况证明。内容包括从事的行业、工作所在地、工作内容,并提供相关政府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 车祸误工费工资证明能不能开 车祸误工费工资证明是可以开的。交通事故中的误工费工资证明应该到单位由人事部门开具。内容包括受害人在单位的工作时间、职务和最近一年平均的月工资。 你好,我自己开车出车祸死亡,全责保险怎么赔偿? 自己开车身亡的保险赔偿。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交通事故造成人死亡的,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法律依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该内容由 冯莹莹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