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我国法律规定是三审终审制吗 |
释义 | 我国法律规定的是两审终审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一、对两审终审制的理解:根据这一规定,对于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刑事判决或裁定,被告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检察院认为有错误的,可以提起抗诉;但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和裁定,被告人不服的不得再提起上诉,同级人民检察院也不得提起二审抗诉,除死刑案件外,二审判决或裁定一经作出立即发生法律效力。二、两审终审制的例外:1、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审判机关,它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的判决或裁定,不得上诉或抗诉;2、死刑案件除了适用普通程序,还适用特殊程序,即死刑复核程序,只有经过死刑复核程序后,二审关于死刑的判决才能发生法律效力。那么接下来我们把这个问题延伸下:两审终审制的作用:1、实行两审终审制有利于及时纠正错误的裁判,上一级人民法院通过对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的审判,及时了解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情况,有利于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监督,改进审判工作,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改进审判工作。2、由于两审终审审级不多,可以方便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防止案件因久拖不决而影响结案效率,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可以防止诉讼拖延,节省人力、财力、物力,保证及时、准确打击犯罪,使处于不稳定状态的社会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得以稳定和恢复。以上便是律师整理的内容,可以为您解答相应的问题。 该内容由 赵军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