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拆迁合同可以贷款吗?
释义
    不能的。只提供拆迁协议是不能办理贷款的,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都是办理不到的,如果要办理抵押贷款只能等产权证办理下来后才能办理,如果是信用贷款的话可以提供身份证、工作证明、公司地址、公司座机、工资流水、居住证明,提供产权证或拆迁协议
    一、什么样的房子不能用于抵押贷款
    1、公益用途房屋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公益设施,不论其属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还是个人,都不得抵押。
    2、小产权房
    “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大多数地区的银行对小产权房都是不能抵押贷款的。因为在我们房屋的正常交易中,房产证是交易的必要证件,而小产权房没有产权证,房主就对该房子就只有居住权,并没有使用权,自然也就不能将该房子进行交易或者抵押。
    3、未结清贷款的房子
    已经办理过一次抵押贷款的房屋,还能再次抵押吗?在第一次抵押贷款时,银行已经拥有了这所房产的他项权利。而法律不允许两家银行获得同一所房屋的他项权。
    4、房龄太久、面积过小的二手房
    对于二手房,银行抵押政策还是比较严格的,大多限制在房龄和面积上。一般房龄在20年以上,50平方米以下的二手房,许多银行是不予放贷的。
    5、未满5年的经济适用房
    根据国家的政策,未满五年的经济适用房是不允许上市交易的,同样无法办理抵押消费贷款。
    6、部分已购公房
    已购公房有两种情况不能办理抵押消费贷款,一种是无法提供购房合同或购房协议的已购公房;另一种是已购公房中不能提供央产房上市证明的央产房,因为这样的房产不能上市进行交易,银行无法取得他项权利。
    7、违章建筑
    有些房子属于违规建筑,随时都可能被强制拆除,对于这类房子,也无法办理房产抵押贷款。
    8、权属有争议的房子
    权属有争议的房子和被依法查封、扣押、监管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的房子,不得抵押。
    9、拆迁范围内的房子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不少地方都已划入了拆迁范围,而对于拆迁范围内的房子,也是无法办理抵押贷款的,购房者要注意了!
    二、不动产抵押担保的注意事项包括哪些?
    (1)办理抵押消费贷款较为简单,不过对于贷款用途有一定的限制;在办理前,消费者需要对抵押消费贷款还款压力较大的现实有理性的认识,充分考虑自身的还款能力,避免以房产冲抵债务的不利局面。
    (2)消费者在申请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时,一定要分析自身的家庭结构、工作性质、收入状况等,以便能够正确把握个人的贷款总量以及贷款期限,尽量避免由于考虑不周带来的贷款风险。
    (3)抵押房产需是借款人名下房产,如果是与第三人共有的,在抵押时必须出具共有人同意抵押声明书;
    (4)在提供的婚姻关系证明书中,有离婚情况的,需提交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决书;如果是离婚后单身,需要提供离婚后未再婚证明;
    (5)需要明确贷款用途,抵押消费贷款一般只能用于装修、留学、就医、婚庆、购买家庭大额耐用消费品(购车等)等消费项目。
    另外,抵押贷款。据此,下列物业不能申请抵押贷款:依法查封或者经其它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权属有争议的;依照政府有关房改政策,按成本法购买的政府福利房。
    三、银行房屋抵押贷款所需材料
    1、个人身份证件、户口本、居住地址证明、婚姻状况证明;2、个人收入证明或资产状况证明;3、抵押房屋的产权证明;4、若申请人以他人房产作抵押,还需提供房产权属人(含共有人)身份证、婚姻状况证明、同意抵押的书面证明等;5、若指定银行,还需要满足该银行要求的其它证件。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具体流程:1、客户名下的房产首先是可以办理房产抵押登记的大产权房屋;2、办理抵押贷款申请;3、评估机构对客户提供有自有房产进行评估,并提交房产评估报告。4、办理房产保险手续及相应的贷款审批手续,贷款额度最高可达评估价值的80%。5、客户持房产证、借款合同到房产所在区县房地局办理抵押登记手续。6、抵押登记办妥后,银行方可发放贷款。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典法》
    第六百六十九条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第六百七十条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第六百七十一条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收取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支付利息。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