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法律素养是指什么
释义
    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
    指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观念,用法能力。要有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即对法律尊崇、敬畏、有守法意识,遇事首先想到法律,能履行法律的判决;用法能力,即个人将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内化后运用在生活实践中行为的体现。
    一个人的法律素养如何,是通过其掌握、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识表现出来的。
    学校是公民接受系统法制教育的“根据地”。
    要把法制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以此合理规划不同学龄段法制教育的不同内容,并科学安排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法制教育的不同比例。
    坚持依法治校,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学生参加法治实践活动,帮助他们了解法治的历史和现状,增强使命感,绝不能再在中国大地上产生新的“法盲”。
    综上所述,各级法宣部门更要承担起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的职责;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工、青、妇等各群众团体,各民主党派,政治、律师、法学等协会、学会,都要把法制宣传教育同各项业务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各尽其责,各显其能,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推进普法工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六十四条: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9: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