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人监护权规定的发展与演变 |
释义 | 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的法律规定及监护人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若父母死亡或无监护能力,由祖父母、兄姐或其他经批准的个人或组织担任监护人。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其权益,如不履行或侵害权益将承担法律责任。监护人应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最大程度保障其独立处理事务。 法律分析 一、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 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二、监护人的职责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 第三十四条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第三十五条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监护既是一种权利,也是无法推脱的义务,在父母完全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父母不能私自把对孩子的监护职责推脱给其他人,除了父母之外,其他人,像孩子的爷爷奶奶,也不能因为父母离婚了就去剥夺孩子母亲的监护权。 结语 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的法律规定明确规定了监护人的身份和顺序,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监护人有责任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其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监护人应当以最有利于被监护人为原则履行监护职责,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父母对孩子的监护是一种既有权利又有义务的责任,不能私自推脱给其他人,其他亲属也不能剥夺孩子母亲的监护权。这些规定确保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和尊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五条 民政部门进行收养评估后,可以依法将其长期监护的未成年人交由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收养。收养关系成立后,民政部门与未成年人的监护关系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四条 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七章 司法保护 第一百零八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严重侵犯被监护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撤销监护人资格。 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