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债权人身故后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
释义 | 本文主要介绍了债权人死亡对诉讼时效的影响、债务纠纷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不适用诉讼时效限制的请求权以及诉讼进行中债权人死亡的处理方式。债权人死亡不会中断诉讼时效,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中止诉讼。诉讼时效可以中止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权利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法确定继承人等。另外,某些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当诉讼进行中债权人死亡时,诉讼可能会中止,具体情况取决于继承人的参与和其他相关因素。 法律分析 一、债权人死亡诉讼时效中断多久? 债权人死亡不会造成诉讼时效的中断,造成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是: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二、债务纠纷诉讼时效中止情形有哪些?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三、哪些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限制?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四、诉讼进行中债权人死亡怎么处理? 诉讼进行中债权人死亡的,会中止诉讼,根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债权人的死亡不会中断诉讼时效。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权利人提起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才会中断诉讼时效。而债务纠纷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缺乏法定代理人、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等。部分请求权,如请求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支付抚养费等,不适用诉讼时效限制。在诉讼进行中,若债权人死亡,诉讼将中止,需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或确定法定代理人等。根据具体情况,诉讼可能会中止或延迟进行。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七条 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 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起中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五条 对于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九条 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情形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