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什么情况下渎职行为会被认定为走私犯罪?
释义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渎职行为是指在职务范围内,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履行职责或滥用职权,给国家利益或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而走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规定,有偿或者无偿地运输、买卖、储藏、运输、转移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资金,或者违反规定转移、隐瞒、骗取、代取、冒领、私分、挤占、窃取、掩盖、毁灭进出口商品、物品、资金,情节严重的行为。若渎职行为具有走私犯罪的特征,即违反禁止进出口的规定,携带、运输、转移、销售禁止进出口的物品,涉及较大金额或破坏性质严重,且情节严重,那么渎职行为就有可能被认定为走私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九条 渎职罪的主体应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依法行政、司法、军事职务的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五条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或者资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违反国家规定,有偿或者无偿地运输、买卖、储藏、运输、转移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资金,或者违反规定转移、隐瞒、骗取、代取、冒领、私分、挤占、窃取、掩盖、毁灭进出口商品、物品、资金,情节较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21: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