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一般叛逃罪既遂是如何量刑的? |
释义 | 本文探讨叛逃罪的概念及其对国家的危害。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的行为。这种行为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国家损失,危害国家安全。根据刑法规定,犯叛逃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各类出国人员日益增多,对行公务期间叛逃,也没有危害国家安全的,则不能构成叛逃罪。 法律分析 一、一般叛逃罪既遂是如何量刑的? 1、犯叛逃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若是情节严重的,则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3、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叛逃罪的,依照上述规定从重处罚。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56条和第113条的规定,犯叛逃罪的,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九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第二款犯本章之罪的,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二、叛逃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第109条的规定,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为。这种行为会直接或间接造成国家的损失,严重危害国家安全,这种行为即叛逃罪。 2、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而且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造成了危害。 3、在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军人叛逃的构成军人违反职责罪)。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各类出国人员日益增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广泛,这对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国内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对行公务期间叛逃,也没有危害国家安全的,则不能构成叛逃罪。 结语 以上是对叛逃罪的相关法律规定的详细介绍,叛逃罪是一种严重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对犯有此罪的人员应当依法从重或加重处罚。同时,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的行为,更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希望每个人都能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四十七条 私放俘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私放重要俘虏、私放俘虏多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四十九条 在战时,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四十八条 虐待俘虏,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