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还款期不明的债务纠纷诉讼时效是如何计算的 |
释义 | 还款期不明的债务纠纷诉讼时效计算情况: 1、对于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关系,债务人可以随时向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予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此,三年的普通诉讼时效自权利人主张权利之日起计算,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但债权人未主张债权的,不能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2、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债权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的,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期间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从再次中断开始,诉讼时效期应重新计算,诉讼时效中断不受次数限制。但诉讼时效中断,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 3、债权人未主张权利的,适用最长诉讼期限,自债权债务关系发生之日起计算20年。20年以上的,人民法院不再保护。 一、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根据相关规定及有关司法解释,对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条,其诉讼时效的计算应把握以下几点: 1、没有履行期限的债务关系, 2、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再次主张权利或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从再次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要再次重新开始计算,且中断次数法律上并无限制,可以多次中断。也就是说,在开始计算时效的3年中,只要权利人又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又同意履行义务,则这3年的诉讼时效就以再次主张权利或再次同意履行义务之日起重新开始计算。但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应以有证明力的方式进行,如书证请求,有证人在场等,权利人对此负有举证责任,要防止空口无凭而难以查证的现象,否则诉讼时效不能中断。 3、债权人若一直没有主张权利则适用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债务关系发生之日起计算20年,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二、诉讼时效的中断适用的条件怎么规定的 1、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事实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其特点在于均是当事人有意识的行为,包括起诉、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行为。这些法定事由只要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出现即引起时效的中断。 2、中断诉讼时效的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均产生中断的法律效力。 而且诉讼时效中断的次数不受法律限制,也就是说,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 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期间,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