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纠纷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 |
释义 | 民事诉讼关于精神赔偿并没有明确标准,需根据实际案件综合各种因素决定。即在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上,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没有规定明确的赔偿标准、最高和最低限额。不同于财产损害,无法适用等价赔偿的原则来衡量。因此,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在坚持一定原则的基础上,依照具体的案件情况,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平衡各方利益,使其赔偿数额适当合理。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赔付精神损失费 1、赔偿精神损失的情况有很多,比如受伤构成伤残的情况,比如构成医疗事故等。法院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2、并未明确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方式和赔偿限额,各地法院在审批实践中如何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 3、各地法院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司法实践,制定了具体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计算规定; 4、对于造成死亡的,应当赔偿死亡赔偿金; 5、对于造成残疾的,应当赔偿残疾赔偿金; 6、对于侵害人身,没有造成死亡残疾后果的,应当赔偿精神抚慰金。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时,可以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