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的探视权?
释义
    未成年子女有权不接受探视,不能强制子女进行探视。对于被教唆、利诱、恐吓而不愿接受探视的情况,法院应继续执行案件,并对教唆者进行批评教育。根据子女的年龄和辨别能力,正确判断原因并依法处理。法官可要求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进行思想教育,说服子女接受另一方的探视。限制探视权的情形包括传染病风险、严重违法行为、子女安全受威胁、道德影响不良。探视权是个人合法权益,不可强制实行。
    法律分析
    一、未成年子女有权不接受探视吗
    子女是有权利不接受探视的,并且也不可以强制子女进行探视。
    1、如果孩子是被教唆、利诱、恐吓而表示不愿接受探视的情形
    对于子女是受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当事人或家人的教唆、利诱、恐吓而表示不愿接受探视的,人民法院就应当继续执行案件。此时法官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节对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可采取罚款、拘留的强制措施,责令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2、子女的年龄和实际辨别能力判断
    根据子女的具体年龄和实际辨别能力,正确判断出子女拒绝自己父或母进行探视的真正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依法处理。如果孩子有判断能力,就应当裁定中止执行,不能强制执行。
    3、做好子女的思想工作
    法官责令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配合法官对子女进行思想教育,以说服子女同意并接受父母另一方的探视。
    由于探视权是与人身相关的权利,因此即使在法院做出判决之后,一方不履行的,那么也无法强制执行。而法院只能要求监护人予以配合。
    二、限制探视权的情形有哪些
    1、探视权人患有严重危害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传染性疾病,而该病可能通过和子女的一般性接触传染给子女的;
    2、探视方在探视过程中对子女有严重违法或犯罪行为,如对子女有暴力行为或拐卖子女的行为;给予未抚养一方探望权,主要是为了提供未成年子女一个良好美满的成长环境,如果探望一方对子女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那么探望权的行使就违背了权利行使的初衷。
    3、探视方有借探视之机藏匿子女,探望一方教唆、胁迫、引诱子女实施不良行为,使子女离开抚养方的监护的行为;
    4、探视方对子女的道德形成有不良影响的,如探视方在子女面前表现出吸毒、赌博的恶习,或者是怂恿子女犯罪的。
    探视权是个人的合法权益,任何人都不可以阻止他人行使个人的合法权益。在子女不愿意被探视的情况下,当事人不可以强制探视,需要慢慢的开导子女,直到子女自愿的接受,不可以强制的实行探视权。
    结语
    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子女有权选择是否接受探视,并且不能被强制进行探视。如果孩子是受到教唆、利诱、恐吓而拒绝探视,法院应该继续执行案件,并对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进行教育和惩罚。法官应根据子女的年龄和辨别能力判断拒绝探视的真正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法官也要求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配合进行思想教育,以说服子女接受另一方的探视。探视权是个人的合法权益,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他人行使该权益。在子女不愿意被探视的情况下,应通过开导和引导,直到子女自愿接受探视,而不能强制执行探视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五条 民政部门进行收养评估后,可以依法将其长期监护的未成年人交由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收养。收养关系成立后,民政部门与未成年人的监护关系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四条 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七章 司法保护 第一百零八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严重侵犯被监护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撤销监护人资格。
    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7: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