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的审判方式与权力有何区别? |
释义 | 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的区别主要在于性质、管辖权、审理组织、公开程度、上诉制度、归属部门等方面。仲裁是由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庭的组成基于当事人选择,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不可上诉;而法院是国家机构,强制管辖,审判庭由法院指定,案件实行公开审理,实行两审终审制。仲裁委员会归属独立社团法人,不属于任何部门管辖。 法律分析 一、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的区别是什么 仲裁机构与法院区别主要有: 1、性质不同。仲裁是由仲裁机构即仲裁委员会受理。而审判则由人民法院负责,法院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机关。 2、对案件的管辖不同。仲裁机构对案件的管辖权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授权,没有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的案件,仲裁机不能受理。而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则是强制管辖,只要一方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就可依法受理案件。 3、审理组织的组成原则不同。组成仲裁庭的仲裁员是由当事人各方选定或共同选定或委托仲裁机构指定,其组成是基于当事人的选择,而审判庭的组成则是由人民法院指定,当事人无权过问,只能依法定程序申请回避,是否回避由人民法院决定。 4、仲裁庭审理案件一般不公开进行,案情不公开,裁决不公开。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实行公开审理原则,但依法不应公开审理的除外。 5、仲裁依法实行一裁终局,裁决一经仲裁庭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上诉,而法院审判则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可上诉于上一级人民法院。 二、仲裁委员会归哪个部门 仲裁委员会是独立社团法人,不属于任何部门管辖。 律师答疑: 网友提问: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的区别是什么? 律师回答:1、仲裁排除法院管辖,即如果选择了仲裁,就不能到法院诉讼了。 2、受案范围不同。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在我国是不能申请仲裁的,而法院却可以受理上述案件。 3、管理机构不同,仲裁委的监督机构是中国仲裁协会,其仲裁员大多是律师和政府机构人员兼职从事。而法院是国家的司法审判机关。 4、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终局的,法院诉讼是两审终审。 5、收费不同,仲裁费高,而且不能缓交、免交、减交。 6、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的区别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仲裁委员会是民间裁决机构。 如果债务纠纷,可以到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有法律效力,如果当事人无力偿还的话,仲裁委员会没有冻结房产和强制执行的权利,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7、仲裁委员会管辖的原则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纠纷由仲裁委员会仲裁,或者纠纷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提交仲裁,否则,只能向法院起诉。双方当事人约定仲裁的,法院就不受理了。 8、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无权采取保全措施和执行措施,这两项措施仍由法院办理。 结语 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在性质、管辖权、审理组织、公开程度、上诉程序、归属部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仲裁委员会是独立的仲裁机构,由当事人选择或共同选定,裁决一经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不可上诉。而法院是国家机构,拥有强制管辖权,审理案件实行公开审理原则,并采用两审终审制。仲裁委员会归属于独立社团法人,不隶属于任何部门管辖。需要注意的是,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案件无法采取保全和执行措施,这一权力仍由法院行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二章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第十条 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仲裁委员会由前款规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 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二章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第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和委员七至十一人组成。 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法律、经济贸易专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三分之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二章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第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 (二)有必要的财产; (三)有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四)有聘任的仲裁员。 仲裁委员会的章程应当依照本法制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