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在职务犯罪的案件中,主观故意是构成犯罪的必要要素之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很难获得直接证据来证明犯罪人的主观故意。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明知是非法的或者应当明知是非法的,而实施犯罪行为的行为。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没有预见本应预见的犯罪结果,但是由于过错造成了犯罪结果的行为。” 2.《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犯罪嫌疑人不服判决、裁定的赔偿责任决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和审判阶段,有权申请取证,有权对案件中的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解。” 综上所述,虽然缺乏直接证据,但可以通过证人证言、证据推论、犯罪手段等方面来证明犯罪人的主观故意。同时,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也有权力申请取证和对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