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通过虚假学历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但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工资用人单位招聘劳动者时要载明相关的条件,劳动者应聘时需要对劳动者的资质进行审查,例如学历、工作经历、资格证书等。 学历造假被公司发现,开除有工资。 首先,劳动者通过虚假学历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但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工资。 其次,劳动者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订立、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赔偿金。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建立及履行劳动合同关系期间均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招聘和应聘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前提,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据以判断劳动者的基本素质与劳动能力的学历和简历,是直接影响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的最重要的基本信息,一旦有所隐瞒就是非常重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如实说明自身情况,则是每一个劳动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和进行民事活动时应遵循的法律底线,也是劳动者在求职时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不能以弄虚作假的方式欺瞒过关,也不能抱有先夸大学历、工作经历待受聘后再提升能力的侥幸心理。既然法律对于劳动者赋予的是法律义务,那么如劳动者未能如实说明,导致用人单位做出错误的决策,劳动者便应当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对于求职者而言,个人简历是对求职者全面素质和能力体现的缩影,是求职者找工作的敲门砖,它的主要作用是争取让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建立联系。简历中对招聘所要求的学历、工作经历等重要信息进行夸夸其谈、胡乱编造,属于简历造假行为,属于欺诈行为,一旦被捅破,将自担后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