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仲裁期限已过:相关法律规定与解决方法 |
释义 |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仲裁必须在一定期限内提出。一般而言,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计算起点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然而,对于因拖欠劳动报酬引发的争议,仲裁时效不受限制。但是,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申请劳动仲裁的期限则是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的一年内。因此,一旦劳动仲裁期限已过,将无法再次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分析 劳动仲裁期限已过则不可以再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不受仲裁时效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拓展延伸 如何应对劳动仲裁期限已过的情况 当劳动仲裁期限已过时,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这种情况。首先,尽快与相关当事人进行沟通,了解对方是否同意延长期限或接受其他解决方式。其次,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了解是否还有其他法律途径可供选择,例如向法院提起诉讼。另外,您还可以尝试与对方进行协商,寻求达成和解或调解的可能性。在此过程中,保持书面记录以备将来参考。最后,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您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法律权益,并考虑是否值得继续追求此事。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应对方法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 结语 劳动仲裁期限已过,则不可再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对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情况,不受仲裁时效限制;但若劳动关系已终止,应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在劳动仲裁期限已过的情况下,建议您与相关当事人沟通,寻求延长期限或其他解决方式;咨询专业律师,了解是否还有其他法律途径可供选择,如向法院提起诉讼;尝试与对方协商,寻求和解或调解的可能性;保留书面记录以备将来参考。如上所述,具体应对方法需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