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判决书两年后能否实现
释义
    申请执行超时,法院或许无法保证执行到位。被执行人可履行判决义务,但可以以超时为由拒绝履行。法院确认超时后,可能裁定不予执行。被执行人履行后又以不知超时为由要求退款,法院不会退还。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9条,申请执行期限为两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483条,申请执行超时,法院应受理。被执行人不知超时而请求执行回转,法院不支持。
    法律分析
    1、可以申请执行,法院也会给予立案受理,但可能会执行不到钱。
    2、因为已经超过申请期限了,被执行人可以履行判决书确定的义务,但也可以以超过申请执行的期限为由拒绝履行。法院经过审查,确实超过申请执行的期限的,可能就会裁定不予执行了。
    3、如果被执行人履行了判决书确定的义务后,又以不知道超过申请执行期限为由,要求法院退还已经履行的钱款,法院不会退还的。
    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八十三条:申请执行人超过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执行人对申请执行时效期间提出异议,人民法院经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不予执行。
    被执行人履行全部或者部分义务后,又以不知道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请求执行回转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拓展延伸
    执行判决书的时效性:两年后的实际履行情况
    根据我对执行判决书时效性的观察和研究,两年后的实际履行情况往往取决于多个因素。首先,判决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对于履行的可行性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判决书中的要求明确、具体,并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那么履行的可能性较高。其次,被判决方的合作态度和履行意愿也是关键因素。如果被判决方积极配合、愿意履行判决书的要求,那么实现的可能性也增加。此外,执行过程中的法律程序和司法机构的支持也对实际履行情况产生影响。如果执行程序顺利、司法机构积极配合,那么判决书的实现可能性进一步提高。总之,判决书两年后的实际履行情况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需要考虑判决书本身的要求、被判决方的态度以及司法机构的支持等多个因素。
    结语
    根据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如果申请执行超过期限,被执行人可以以此为由拒绝履行义务,法院也可能裁定不予执行。被执行人履行判决书义务后,不得以不知道超过申请执行期限为由要求退还已履行的款项。判决书两年后的实际履行情况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判决书的具体要求、被判决方的态度和司法机构的支持等。因此,实际履行结果需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第二百三十九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八十三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7 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