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如何分类 |
释义 | 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包括其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与个人意志无关,不可转让或剥夺。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止于死亡,以出生证明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记为准。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如何分类 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分类如下: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立行为进行任何民事活动。年满18周岁且精神健康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民事活动。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只具有一部分民事行为能力,因而也叫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有哪些 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有: 1.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可能性,还没以民事主体带来实际利益。 2.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3.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由法律加以规定,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没有直接关系。 4.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人身的存在是不可分离的,民事主体不能转让或放弃,他人也无权限制或剥夺这种民事权利能力。 三、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多少周岁 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止于死亡。自然人的出生时间一般是以出生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时间为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十五条,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时间为准。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以上记载时间的,以该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 结语 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包括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的可能性,与个人意志无关,不可转让或剥夺。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止于死亡,具体时间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记为准。根据以上规定,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民事权利能力的分类和特征,以及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起止时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一百二十八条 法律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消费者等的民事权利保护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章 民事责任 第一百七十六条 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当事人约定,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八条 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