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处罚中的拘役和拘留有何不同? |
释义 | 拘役是一种刑事处罚,不属于行政处罚。受刑人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其他监管场所执行拘役,期间每月可回家1-2天,参加劳动可酌量发给报酬。拘役期限为1个月至6个月,数罪并罚时不超过1年。 法律分析 拘役不属于行政处罚,而属于刑事处罚,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量刑方式。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 拓展延伸 行政处罚中的拘役和拘留:权力范围、执行方式及影响的比较分析 行政处罚中的拘役和拘留是两种常见的行政强制措施。拘役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人采取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方式,通常适用于轻微违法行为。拘留则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人采取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适用于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在权力范围上,拘役由公安机关决定并执行,而拘留则由人民法院决定并公安机关执行。执行方式上,拘役一般在看守所执行,拘留则在拘留所执行。对个人来说,拘役的影响相对较小,拘留则可能对个人的工作、家庭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了解拘役和拘留的权力范围、执行方式及其对个人的影响对于避免违法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拘役和拘留是行政处罚中常见的限制人身自由措施。拘役是对轻微违法行为采取的处罚方式,由公安机关决定并执行,执行期间受刑人可回家一至两天,参加劳动可获报酬。拘留则适用于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由人民法院决定并公安机关执行,对个人的工作、家庭等方面影响较大。了解拘役和拘留的权力范围、执行方式及其对个人的影响对于避免违法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十二条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第四十三条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