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人监护人的分类探讨 |
释义 | 《民法典》规定未成年人监护人的确定方式,包括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父母是默认的监护人,但若父母无法履行监护责任,则需进行监护人确认。如确认产生争议,可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也可向法院请求指定监护人。 法律分析 《民法典》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确定有法定监护以及指定监护,父母是未成年子女当然的监护人,若是父母没有出现不能监护的情形,就必须进行监护。对于监护人的确认有争议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可以指定监护人,也可以直接请求法院指定监护人。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法律责任与权益保障 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法律责任与权益保障是指对于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法律上应承担的责任,并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的措施。监护人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代表,有责任保障其基本生活、教育、健康等方面的权益。监护人应履行监护职责,包括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教育指导、医疗保健等。在法律上,监护人需要履行合法监护权,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负责、保护其人身安全等。权益保障方面,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健康权、人身权等,监护人有责任保障并维护这些权益的实现。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社会机制,可以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并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结语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确定有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两种方式,《民法典》明确规定了父母作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在父母无法履行监护职责时,可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或直接向法院请求指定监护人。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法律责任与权益保障是确保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教育、健康等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的措施。监护人应履行合法监护权,同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权益的实现。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社会机制能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法律责任,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