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认罪认罚后,应当受到特殊保护。在实践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未成年人的认罪认罚应当在法庭上进行,并应当有辩护人在场。 2. 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应当以教育为主,罚金、管制等刑罚应当少用或不用。 3. 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应当得到保护,不应当公开其姓名、照片等个人信息。 4. 未成年人在服刑期间应当得到教育和人文关怀,以便其重返社会。 法律依据: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六条:未成年人因犯罪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受到特殊保护,依法从宽处理,以教育为主,罚金、管制等刑罚应当少用或者不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对未成年人的审判,应当在开庭审理时,有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辩护人在庭审现场。开庭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限制在法庭内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未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十四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责任年龄可以酌情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