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根据中国《劳动保障法》的规定,工伤工资是指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侵害,未能及时治疗或者随着治疗的进展逐渐发生的工伤后遗症,导致劳动者不能工作而因此失去的工资收入。具体来说,工伤工资损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因工作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补偿;2.因工作受伤或者患病治疗期间的工资补偿;3.因工作受伤或者患病致残后失能时的工资补偿;4.因工作受伤或者患病死亡时的家庭生活费抚恤金。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发生的工伤,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支付工伤医疗费、工伤护理费、工伤误工费、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工伤保障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导致劳动者发生工伤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意外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应当支付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住院日补助金、护理费等治疗费用;(二)因伤病治疗期间未能正常工作,或者因治疗期间患职业病不能继续从事原工作,而因此减少收入的,应当支付被保险人在伤病期间的工资收入,每月不超过本单位在职工人本人工资的三倍;(三)因工伤致残,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创伤津贴和伤残补贴;(四)因工伤死亡,应当支付生命损失补偿金、丧葬费、抚恤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