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工资冒领是否属于侵占行为?
释义
    冒领他人工资可能构成诈骗或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者可判刑。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或隐瞒事实骗取财物,数额较大者也可判刑。职务侵占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在于主体身份、犯罪对象和犯罪行为不同。
    法律分析
    冒领别人工资的情况主要根据冒领人的主体身份,有可能是构成诈骗或职务侵占罪。
    一、属于职务侵占罪。《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如果犯罪嫌疑人属于单位领导或财会人员,符合职务侵占罪的特殊犯罪主体;其主观上有侵占的故意;客观上已实施了占有该工资款的行为;由于该款尚未转移给应领取人,仍属单位公款,故其侵犯的客体应是本单位的财物,且数额巨大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
    二属于诈骗罪。如果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就构成诈骗罪。
    什么是职务侵占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职务侵占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两种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两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
    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是本公司企业的财物,这种财物实际上已被行为人所掌握,而诈骗罪的对象是不为自己实际控制的他人财物。
    3、犯罪的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的财物;而诈骗罪则是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的财物。
    结语
    冒领他人工资的情况涉及到职务侵占罪和诈骗罪。职务侵占罪指的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若犯罪嫌疑人为单位领导或财会人员,有侵占的故意,并实施了占有工资款的行为,且数额巨大,构成职务侵占罪。而诈骗罪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主体要件、犯罪对象和犯罪行为的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8: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