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肇事逃逸导致轻伤的罪责追究 |
释义 | 交通肇事逃逸造成轻伤的处罚及认定标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肇事者逃逸不构成犯罪,可受行政处罚:罚款200-2000元,可并处15日以下行政拘留。认定逃逸需考虑主观动机和客观行为。主观方面,逃逸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和责任追究,需具备明知肇事、有逃逸犯意的条件。客观方面,包括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酒驾、无证驾车等行为,留下假信息、逃匿等情形。以上是对交通肇事逃逸的概括。 法律分析 一、交通肇事逃逸造成轻伤的怎么处罚 1、交通肇事造成受害人轻伤,肇事者有逃逸行为的,不构成犯罪,可以给予行政处罚: (1)、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2)、依据实际情况,可以并处15日以下行政拘留。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二、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 1、主观方面 (1)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2)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2、客观方面 有下列情形之一,即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6)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拓展延伸 交通肇事逃逸致轻伤:法律如何惩处逃逸肇事者? 交通肇事逃逸致轻伤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逃逸肇事者将会面临严厉的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交通肇事逃逸造成轻伤,肇事者可能被判处拘役、罚款或者吊销驾驶证等惩罚措施。此外,如果肇事者逃逸后主动投案,法院可能会对其从轻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具体的处罚将根据肇事者的主观恶意、社会危害程度、被害人损失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因此,交通肇事逃逸致轻伤的肇事者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将会受到法律严惩,应当勇于承担责任,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以便得到相应的法律救济和处理。 结语 交通肇事逃逸致轻伤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逃逸肇事者将会面临严厉的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交通肇事逃逸造成轻伤,肇事者可能被判处拘役、罚款或者吊销驾驶证等惩罚措施。此外,如果肇事者逃逸后主动投案,法院可能会对其从轻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具体的处罚将根据肇事者的主观恶意、社会危害程度、被害人损失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因此,交通肇事逃逸致轻伤的肇事者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将会受到法律严惩,应当勇于承担责任,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以便得到相应的法律救济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