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中国法制史上条文最多、篇幅最长、涉及面最广、调整范围最大、与民众生活最密切的法律,《民法典》朝着“落成”的方向又前进了一大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法总则》草案进行审议,标志着中国《民法典》正式进入立法程序。7月5日,该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是“规范公权、保障私权”。正在制定的《民法典》就是一部全面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等私权利的基本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条 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