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指定监护人顺序是什么? |
释义 | 指定监护人顺序及其法定监护职责。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为父母,如父母无能力担任,则由祖父母、兄姐等担任。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为配偶、父母等。若无近亲属或丧失监护能力,单位或居委会可指定监护人。监护人需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生活、财产,代理民事诉讼,管理和教育被监护人。指定监护人的权利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权益,并承担赔偿责任。具体适用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咨询司法机关可获取更多信息。 法律分析 一、指定监护人顺序是什么?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当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的,按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①祖父母、外祖父母; ②成年的兄、姐; ③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①配偶; ②父母; ③成年子女; ④其他近亲属; ⑤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3、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没有上述范围的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力的,有关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朋友中指定监护人。当近亲属对于由谁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时,有关单位、组织可以进行调解并从他们中间指定监护人。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4、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可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担。受委托担任监护人的人为委托监护人。在此情形下,除有特别规定之外,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仍由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承担,但委托监护人对此确有过错的,应承担连带责任。 二、监护人的法定监护职责 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 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3、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 4、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诉讼; 5、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 6、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关于指定监护人的权利,其实法律中主要就是规定了三点,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担任被监护人的法定代理人以及照顾被监护人,当然如果被监护人的行为侵权的话,那么还需要监护人做出相应的赔偿。 对于指定监护的适用,是需要根据监护人的有关法律规定来进行处理的,特别是不同的监护人因其职责情况不同,特别是对于被监护人的有关责任和义务也是需要基于实际的监护行为来进行处理的,不清楚的可以咨询司法机关来进行了解。 结语 根据以上规定,指定监护人的顺序和职责是法律所规定的。监护人应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生活照顾、财产管理和保护,代理其进行民事诉讼,并在合法权益受侵害时代理其进行诉讼。若监护人的行为侵权,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对于指定监护人的适用,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处理,可咨询司法机关以获取更多信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六十六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三条 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依法及时受理,不得推诿、拖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敬老、养老、助老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或者个人,对参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