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计发基数和社平工资的区别 |
释义 | 一般地,"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比" 养老金计发基数" 稍多一点,大约多5%到10%之间。 平均工资亦称社会平均工资,简称社平工资、社平。通常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一定时期内全部职工工资总额除以这一时期内职工人数后所得的平均工资,一般分为年平均工资,月平均工资,其与每个人自己拿到的工资或工资单上的工资是有差别的,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因我国各地区经济情况不同,因此各地区社会平均工资标准不一样。 计发基数指的是用于计算发放金额的基本数据,计发基数没有固定的算法,通常是构成工资的基本组成部分,例如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等。计发基础也是指缴费基数,通常在保险中使用,例如,工伤保险赔偿金的计发基数指的就是工伤保险基金的缴费工资基数。采用全口径平均工资作为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之后,在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之时的数据,也就随之发生了改变。 在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退休年龄、退休时间、职工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都相同的情况下,缴费指数越高,领到的基本养老金也就越高。 各种情况下的计发基数 加班工资的计发基数,以职工每月扣除的当月加班工资后的实际工资为基础确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如果职工在前一个月没有提供正常工作劳动,则应向前顺推至其提供正常工作的当月,扣除该月的加班工资的实际所得工资;养老保险基数是国家为了促进社会保险的支付和管理而设定的社会保险支付参考价值;生育保险计算基数是用人单位应根据参加保险缴纳的职工的上一年度的平均月工资,如实向地方税务部门申报下一个社会保险年度的被保险职工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社保缴费基数则是每年都会重新规定,在这一年内都不能更改。 退休人员手中都有一份“退休核准表”,这份“退休核准表”中有全口径平均工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基数、计发比例、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等重要的数据。有的人看到全口径平均工资这个数据的时候,就认为全口径平均工资就是养老金计发基数,其实,这是不对的。即便这个全口径平均工资就是养老金计发基数,也不能直接放到退休人员上,最为关键要看退休人员的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指数是多少。在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退休年龄、退休时间、职工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都相同的情况下,缴费指数越高,领到的基本养老金也就越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