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递延所得税资产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未弥补的亏损 2、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合并商誉) 3、超过扣除限额的职工教育经费(工资总额*8%) 4、超过扣除限额的广告费支出((广告费支出-营业收入*15%)*25%) 5、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预计负债 6、收到即要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预收账款(房地产企业) 7、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付职工薪酬) 8、合并报表中因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合并报表800,计税基础:个别报表1000) 9、能够合理估计退货率的销售退回,会计上对于估计的退货部分既不确认收入也不结转成本,而是按照差额转入预计负债中,税法上应全额确认收入,也会产生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10、对于无法估计退货率的销售退回,会计上不确认收入的实现,收到的款项作为预收账款,但税法上要确认收入的实现,导致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 ②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本科目余额的,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本科目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③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十八条 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